燃点网5月11日电 (薛宇飞 实习生 陈九九)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财通证券资管)近日公告称,旗下基金经理姜永明因公司内部工作调整卸任原在管的2只产品基金经理职务,但仍继续担任另外4只产品的基金经理。
目前,不少机构都在减少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数量,“减负”现象较为普遍。业内人士认为,基金经理应当注重于管好几只产品,提升管理业绩,进而达到规模化。
管理规模大幅下降
姜永明有14年的证券从业经历,曾在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作,于2018年12月加入财通证券资管,现任总经理助理兼权益投资总监。
加入财通证券资管后,姜永明管理的公募产品数量和在管基金的规模都呈现逐渐增加态势。到2021年年末,姜永明在管产品数量增加到6只,总管理规模160.26亿元,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。
进入2022年,姜永明与不少头部基金经理一样,都经历了管理规模不断下降的情况。到2024年一季度末时,姜永明的在管规模降至51.15亿元,2年多的时间,管理规模下降超过100亿元。
此次变更基金经理的2只产品,分别是财通资管科技创新一年定开、财通资管均衡价值一年持有,前者交由包斅文单独管理,后者则由王浩冰管理。至此,姜永明的管理数量降至4只。
财通资管均衡价值一年持有成立于2020年11月,成立的最初一年,产品收益表现不错,截至2021年年末,累计收益率为26.28%。但2022年以来,基金收益不断回撤,截至2024年5月8日,在姜永明任内,该产品累计收益率为-31.07%。
成立于2020年7月的财通资管科技创新一年定开,首任基金经理是姜永明,大约一年后,包斅文参与共同管理。该基金前期收益波动比较明显,2022年4月时,基金累计收益率一度在-20%以下,之后反弹,到2023年4月时累计收益率超过30%。这之后,收益再度回调,截至2024年5月8日,该基金在姜永明任内的回报率为-9.85%。
“代表作”收益回撤
姜永明剩余的4只在管产品中,任内回报率为两正、两负。
财通资管价值成长是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,这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。在2020年、2021年,该基金均取得较好的收益,年度收益率分别为87.47%、30.88%。据财通证券资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章,截至2021年年末,该只基金近一年、近两年收益的同类排名分别为23/176、7/151。同样由姜永明管理的财通资管价值发现,2020年、2021年的收益率分别为65.23%、35.16%,2021年的同类排名为17/176。
从投资组合看,财通资管价值成长、财通资管价值发现选择的标的基本相似,在2只产品2021年四季报中,姜永明表示,基金在组合中重点配置计算机、电子、食品饮料、通信、医药生物等板块。
自2022年以来,上述2只产品均出现明显的收益回撤,截至2024年5月10日,财通资管价值成长、财通资管价值发现成立以来的收益率降至76.89%、30.63%。与此同时,2只产品的规模不断回调,财通资管价值成长的规模从2021年年末的57.61亿元降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16.79亿元,财通资管价值发现的规模从2021年年末的28.68亿元降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5.60亿元。
财通资管宸瑞一年持有、财通资管价值精选一年持有均在2021年上半年成立,在2021年斩获一定的正向收益,但自2022年以来,出现了不同程度业绩回调。截至2024年5月10日,财通资管宸瑞一年持有、财通资管价值精选一年持有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-29.64%、-34.93%。
在2024年一季报中,姜永明称,后市展望,市场大概率不会重现春节前极端下行趋势,一季度经济数据除地产外显示积极态势,但指数反弹幅度已经较为显著,二季度或波动加大。下阶段,会在一些行业周期处在底部、未来一年可能进入复苏周期的行业中,精选核心竞争力突出、估值性价比高的公司进行研究和布局,化工、消费电子、半导体、消费、医药都是研究方向。
基金经理集体“减负”
据银河证券数据,截至2024年2月,国内公募基金每位基金经理的管理数量均值约2.3只,中值约1只;管理数量超15只的基金经理约有23位,超10只的约有68位,超5只的约有309位;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均值约20.5亿元,中值约3.5亿元,管理规模超200亿元的基金经理约有40位,超100亿元的约有115位,超50亿元的约有267位。
观察市场会发现,以减少基金经理在管产品数量为特征之一的“减负”正在不断上演,已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卸任了部分在管产品。
2023年11月,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,冯明远卸任信澳星奕混合基金和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,此前,他已相继卸任了4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。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,冯明远管理着4只基金产品,合计规模133.74亿元。
易方达基金杨康堪称基金经理中的“劳模”,最多时和他人合计管理了28只基金,既有主动权益型基金,也有少部分债券型基金,但每只基金的规模都不大。2023年下半年,杨康陆续卸任一些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,截至2024年一季度,在管数量降至20只。
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对燃点网表示,“减负”是好现象,一个基金经理精力有限,应当注重于管好几只产品,提升管理业绩,进而达到规模化。如果基金经理只是试图不断发新产品,而且不同产品下注不同赛道,这样的方法无助于基金经理提升理念、总结经验,对于行业也不是好事。
对比国际市场,多位基金经理共管同一产品现象较为普遍。对此,上述人士称,国外的理念成熟,规模往往非常大,基金公司采取配置化手法,而且很多时候是全球化配置,因此,单个基金经理很难战胜市场。不同人负责不同行业、不同地区,当然会有共管。他同时认为,国内基金经理偏年轻化,应当注重长期培养。
(更多报道线索,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:xueyufei@chinanews.com.cn)
(文中观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)
燃点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责任编辑:罗琨 李中元